[摘要]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基础与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知识积累 表象积累 情感体验
初中阶段以培养学生音乐欣赏中联想能力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对音乐的联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要在大脑中贮存大量的住处这样才能接触音乐时,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应的联想信号。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还刚刚开始,这就需要建立和充实联想的信息库。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认识社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到具体、鲜明、生动的客观事物,对自己构成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学习增加知识积累。平时注意聆听各种自然界的音响,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和动态,观赏影视节目,阅读文艺作品等,都有助于扩大和深化学生的认识领域,促使音乐联想力的发展。
二、丰富的音乐表象积累
对音乐的联想首先必须懂音乐语言,需要有大量的音乐表象储备。音乐语言是由音乐和各种要素如音高、音程、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节拍、速度、力度等组成的;一般来讲,各种要素在一首音乐(歌曲)作品中虽不能单独存在,但它有时具有一定特点的单独表现也被人们认可为种种音乐表象。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等。另外,在一首歌曲中,主题鲜明生动的歌词为欣赏者提供着人、情、景、物等方面的音乐形象“物质”,也有助于激发与之相关的音乐美感,使之音乐思维形象化。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一定数量的古今中外音乐作品,就是在有意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的积累,特别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有情景、有情节、有文字解说的标题音乐或约定俗成的曲调,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对应的联想。如,听到《茉莉花》,就好像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听到唢呐曲《百鸟朝凤》,就联想到布谷鸟、鹁鸪、公鸡的啼鸣等。达到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沉浸在音乐美感之中。
三、丰富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初中生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他们的情感内容比较单薄,适宜演唱一些轻快活泼、悠扬柔美的歌曲。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内容的不断丰富,可以逐步扩大到雄壮的、优美的、抒情的歌曲,以后进而扩展到情感有变化、较复杂乐曲的欣赏。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丰富地储存不同情感与相应音调对应的“内在图式”。例如知道上行音调多表现兴奋昂扬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音乐的表情形式的把握,必须依赖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中的联想能力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上的曲目都是精选的经典作品,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但事实上是“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因势利导,积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喜欢的音乐。
据调查,学生大都偏爱通俗歌曲和现代流行音乐,在国外对通俗音乐的定义一般是“浅显的、大众化的”,而不能以“低劣、庸俗”来定义。学生喜欢通俗音乐正是因为它的浅易性和易接受性。教学中如果教师新生尊重学生的选择,把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通俗音乐引进课堂,并且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丰富他们的欣赏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就一走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欣赏习惯。
二是选择学生喜欢的教法。传统的欣赏大致分为以上四步曲:(1)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2)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3)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4)复听作品,逐部分欣赏音乐……在教师向学生讲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德育渗透时,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雷默指出:“当艺术被看作是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我们与其向学生肢解示范歌曲,不如渲染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自己诠释作品。老师要以自身炽热、强烈而富有的激情引爆学生心灵的火焰。
三是尊重学生的理解。阅读一本科学著作,学习一个科学原埋,人们绝对不能随意加以发挥,但欣赏音乐恰恰相反“欣赏者必须调动自己整体心灵通过审美再创作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超越,使艺术欣赏活动成为个人欣赏活动”这也就是说欣赏音乐时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部作品都有特定的历史性。比如学生在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时,有的学生提出异议,他们说歌词没有时代气息,面对这样的意见,我们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一棒子打死,还是鼓励他们继续和自己“作对”呢。这值得我们教师去反思。
把握好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基础与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这样做,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