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或期望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评价。
“自我实现预言”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已久。它最初起源于“皮格马利翁效应”。1957年,Robert Merton第一次提出了“自我实现预言”的概念,自此,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它在人类各个研究领域的价值和影响,尤其是在学棱教育领域。目前,人们认识到“自我实现预言”的确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一、明确“自我实现预言”存在的两种效应。
正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真切期望会激励自己的教育对象,导致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负效应是指学生对教师期望所产生的反感、对抗或不予理睬的态度和行为。
二、明确“自我实现预言”在教学中的表达方式
教师通过给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也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来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行为。
三、“自我实现预言”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1、重视“自我实现预言”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教师在应用“自我实现预言”时应该保持合理和灵活的思维。教师的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不能对学生给予超过学生能力的要求,否则,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学生就会感到沮丧和厌倦,失去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要视情况而变,不能看不到学生的改变。此外,学生接受、领悟教师的期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感受教师的爱心和热情。教师要平等对待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减少对学生的差别对待,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不是把学习机会都给予高期望的学生。
2、提高教师“自我实现预言”的积极暗示性
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爱的光芒照亮学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看待学业,更加阳光地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