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首页 学部概况 校园风光 组织机构 领导班子 荣誉成果 体育特色 艺术特色 西山课堂 学生作品 校园生活 班班通 毕业墙 服务保障
师资力量
动态资讯
德育之窗
教研活动
家长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西山初中部 > 动态资讯 > 教育文摘 > 正文
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
语文阅读技巧及其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5-04-13 09:02:26  来源:江西西山初中部  点击阅读数:  编辑:胡珊
语文阅读技巧及其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育是培养有文化科学知识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智能型全面人才。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从语文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深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提出疑问、探讨疑问、解读疑问的能力;通过广泛、科学的阅读积累,打好写作基础;在多方式、多途径的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阅读;写作;能力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都是以追求知识为最高目标,认为谁掌握的知识多,谁就是最有学问的人。事实上,这里的“知识”、“学问”,就是现成的、往往是死记硬背得来的“堆砌”的东西。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了重书本,轻实际;重注入式教育,轻启发式教育;重背诵,轻思考;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片面的“教育”倾向,这种不符合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追求“知识”的做法和理念一直在传统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跃发展的今天,这一传统的教育理论已被实践证明是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陈旧观念。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科学知识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智能型、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智能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他们。而加强阅读,并通过阅读进行写作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类似作用的关键。
 
  一、深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从语文的特点出发,从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归宿。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深化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创设诱发学生“内驱力”的情境,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怎样在深化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明代著名的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正因为“疑问”能调动人的思维,能激发人的兴趣,能促使人们去主动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遵循“求疑—析疑—答疑”三步来深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提出疑问
  学生质疑。在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发现者”,鼓励他们在思考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学生要发现问题必须要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一番思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对自然科学现象及其背后知识的思考,对各种写作、说明方法的思考,无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放得开,才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多方位地理解课文,研讨课文。

  教师设疑。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让学生广泛质疑,有其利也有其弊,就是有时问题很多,却提不到点子上,这样就会因为问题多而琐碎冲淡了教学的中心,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据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要学会质疑的前提下,提一、二个关键性的问题,把学生思维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当然,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予以指导,告诉他们怎样质疑和从哪些方面去质疑;教师设疑,也要讲求技巧,要难易适中,要能引起学生的争议,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探讨疑问
  问题提出来了,怎样去解决呢?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和独立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让他们仔细研读课文,深入地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授予“规矩”,教给他们探索问题的方法。阅读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去读,从哪些方面去读,遇到问题该怎样解决,使学生心中有数。学习一篇文章也要交给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可以主要按这样几步去指导学生读书:一把握大意;二画字词,抓重点句子;三理清文章脉络;四找出疑难;五答疑。当然阅读中的每步也要有每一步的阅读方法。如对字词的解释,第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推测,第二查工具书。学生掌握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再去探索具体问题,就会感到有章可循,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组织讨论,明辨是非。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问题还是不得其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这样多向交流,更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培养论辩能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明辨是非,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三)解答疑问
  读书“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于教学中的问题,我指导学生主要通过下列不同途径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难,让学生依据具体语境推测和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当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课文中的枝节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课文中难度较大或知识性的问题,教师要做精当的讲解;涉及教学目的的重点题,让学生讨论之后,再用写文章的形式去解决。叶圣陶说:“说到了解就牵涉到能力问题,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熟习,期间都有一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因此,要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就必须让学生在“训练”和“熟习”方面下功夫,让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

  总之,阅读既是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绝不能让学生浮光掠影地一读了之。要深化阅读教学,必须设置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在不断需要、又不断满足中形成有意识的注意和保持持久的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幅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以阅读积累写作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一篇优秀的作品,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很多的知识和教益。人们阅读完一篇作品,就把信息(知识)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储存起来并进行“编码”分类,重要的就放入记忆的“仓库”之中,非重要的就逐渐排出忘却。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过程,也就是由信息的输入到储存的过程。信息经过大脑编码分类、综合后又可以由大脑输出变为信息,由口中而出就变为语言,把语言用符号记录起来就变成了文章,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过程。由此可见,读和写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写离不开读。

  阅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默读,另一种是朗读。默读的速度快,一般是朗读的二至三倍,它适用于较长篇幅作品的阅读。朗读虽然比默读慢,但它可同时通过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双管齐下”,把信息输入到大脑中储存,而不像默读那样只通过视觉一个器官来将信息输入大脑,所以朗读输入的信息记忆就比默读牢固一些。但对于一些精彩的片断,默读可迅速地反复读几遍,记忆的效果又比朗读强一些。朗读时声带发出的声波可以在听觉器官周围形成一道“防护网”,保护听觉器官不受外界声波的干扰,因而抗干扰的性能又比默读强一些。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根据不同章节、段落的特点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认真地阅读,能培养和提高欣赏能力,能够从别人的作品中发现优点,吸收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从欣赏中又可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阅读、分析、比较,就能加强思维训练,为以后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光是将获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以追求知识为最高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考试时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甚至“三元及第”,但在实际工作时判断、分析、解决问题并不一定得心应手,有的甚至束手无策。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不仅是要学生掌握、积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发他们驾驭知识,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能力的智能型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读写训练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使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有一窍多通的创造能力。

  脑中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非常注意读和写的关系,就是这个道理。读写训练是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把所学到的东西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大脑由视觉、听觉等器官输入的信息很多,一定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输出,这个输出的过程就是写的过程。
 
  三、以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写就比较容易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时应该开动大脑这个机器,将储备的知识按一定的要求进行综合分类,再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把写作训练转化为智能的培养,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写作的训练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文体上来讲就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到议论文,一步一步地进入到难度大的训练。

  动笔行文之前,应先按题目的要求编写提纲。这如同盖房子,要先有蓝图,计划造几层楼房,设几个房厅,安几个门窗,水管、电路甚至下水道都要事先安排好。写文章也应如此,先把内容安排组织,理出一个头绪,再将大脑中储备的知识分门别类,按一定的顺序输出,这样写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一篇文章写成之后,还要进行修改,修改是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机会。传统的作文修改,都是以教师为主,从主题结构到错别字,甚至标点符号,由教师通篇改到。教师把作文发下来,学生往往只顾看下分数,就把它搁在一旁,根本不去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做,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在作文修改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其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呢?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互改,二是自改。学生对自己写成的文章,往往自己很难发现其中的毛病。互相修改,学生得先当“先生”,就必须认真地阅读别人的作品,从主题、构思到字、词、句,再到全篇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优、缺点,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思维就得到了训练。

  自改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作文定稿后,自己朗读一遍,从朗读中可以发现默读中发现不了的问题。有的学生往往喜欢默读而不喜欢朗读,这就难于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特别是语言上的缺点。朗读,就是把写成的文章通过视觉器官经过大脑再从口中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再经过听觉器官输入到大脑进行分析、判断,这样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及大脑同时并用,就很容易发现语言上的错误。对于那些习惯于用地方语言来思维的人,用普通话朗读更为重要。朗读还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文章朗读给一个或几个人听,这样从中可以获得单一的互改或自改所不能获得的效果。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文中解放出来。

  除此之外,语文的预习、练习等方面也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各个方面进行智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自学成才,如果我们认真地做到了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很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毕业后也能在无教师直接指导下继续自学,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成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
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
Copyright©2003-2018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791-85607688(江西省西山学校)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长山乡316国道旁 邮编:331724 赣ICP备08101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