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浅谈
2015-01-14 10:19:13 来源:
江西西山初中部 点击阅读数:
次 编辑:胡珊
一、在实践中进步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践行理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教材,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审视和处理好教材
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一种材料。新课程呼唤教师原创力的提升——教材中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中的缺陷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材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好教材。(1)高瞻远瞩,领悟教材“以生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创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2)走进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新教材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出发。始终围绕“人与生物圈”这个主题展开,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3)超越教材,融入智慧,让教学更加绚丽多彩。教师要敢于对教材说不,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活用,优化组合,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材,以教育家的眼光审视教学,以远行者的眼光展望未来。在这里我着重谈一谈适当调整教材顺序的问题:
针对本地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植物资源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以便进行探究活动和实验。例如七年级上册,中小学新学年开学的时间是每年的9月1日,如果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来上课,上到植物“开花和结果”的内容时已进入11月份,植物的花早没了,学生很难观察到花的结构,上到光合作用的内容时,已是12月份了,这时天气寒冷、光照少、气温低、且多阴雨,此时,“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探究实验就很难完成。因为在秋冬季植物的新陈代谢减弱,实验现象不明显,为此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教材教学顺序,安排实验教学内容(见后附表一)。
我们把第1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作为生物课学习的绪论,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第2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一些观察微观世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内容则调整到第6章,并且将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调到前面来讲,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能,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探究实验。如果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些探究实验就无法完成,只能在黑板上演示了。
同样,也可以将第5章的第五节《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调到前面来,在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秋天,很容易寻找到植物的花和果实,便于观察不同花的结构、观察果实的结构。果实里有种子、种子里有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学习完《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的内容后,接着学习种子的萌发到根的生长等内容也是顺理成章的。另外,有些章节也可以合并。如,第3章的第一和第二节内容可以合并教学,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又如八年级下册刚开学,天气较冷,做发酵的实验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对八年级下册教材教学顺序进行调整(见后附表二)。
这样调整后,等到气温升高达到25℃左右时,进行发酵实验就比较容易了。对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可以把第六单元的动物运动调到前面来,在观察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时,也很成功。
2.采用多样化的个性教学
多样化的个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全体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教学目标是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课程资源要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发展和学习提供选择的空间;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使其各方面的才能都能够公正的反映到学习成果中。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节时,我把学生带出教室,初中第一节生物课不在教室里上却在整个校园里上,我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校园内自己认识的动植物名称;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把这些动植物称为生物呢?”学生都抢着回答,“它们是活的!”“它们是绿色的!”“它们吃东西!”“它们能运动!”“它们都有生命现象!”……我抓住机会问“什么是生物呢?”很自然地引出了生物的定义,随机总结生物的生命现象等系列问题。正是由于我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紧密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给了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从而让学生展示了个性,体验了成功,品尝了失败,从中得到了提高,并获得了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增强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无形中让学生喜欢生物学科。
3.倡导探究式教学
新教材安排了一定量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科学探究的实质。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生物研究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科学探究就在身边。例如八年级上册“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一节。我在上这节课时,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事先让学生调查周围人群有哪些遗传病,再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并提出治疗的方案和建议。甚至针对某一病例,学生专程上门提建议,学生兴趣很高。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而且对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及危害有了深刻的理解。
4.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作为生物学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业务精深,还要崇尚科学,关注未来,为此必须更新观念,自我充电,快乐学习,健康生活,站在时代前沿,洞察国际国内课改动向,自觉进行理念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认识生物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和生命伦理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在“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真正肩负起为国家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
二、在研究中完善
“问题即课题”,在教学实践中面对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在研究状态下让自己成长完善,在此我也谈几点体会: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于我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方面不尽人意,专业生物教师奇缺等等原因,使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实,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多动脑、多用心,部分实验还是能开好的。如我们可以选用易得材料,为学生探究实验创造条件,例如:
(1)“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探究实验。我拟好了教学计划,又对教材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提前上)。到花市找适宜的植物替代天竺葵。如夏堇等植物不仅价格便宜,叶片多,而且实验的效果很明显。
(2)“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在家做好准备,分别将烫熟的白菜和新鲜白菜放在食品袋里扎紧,再用黑塑料袋包在外面。第二天上课带来,做实验时,直接将饮料管插入食品袋,再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挤出气体。这样实验员就不用准备很多白菜和塑料袋、软管等。实验效果很好。
(3)在“探究食物腐败的原因”的实验中。我们选用试管、塑料饮料管、棉花和新鲜的猪肉汤。同学们根据生活常识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实验,实验的结果非常明显。
(4)提前“制作小型生态瓶”。制作小型生态瓶是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观察“小型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的状况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为此,在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可以将本学期生物学习计划和内容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了解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观察、实验、探究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开学的第二周就制作小型生态瓶,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看哪小组做的小型生态瓶里的生物存活的时间最长。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虽然还没上到这方面的内容,各组组长就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小型生态瓶制作的有关知识,认真学习生态系统的知识和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通过提前制作小型生态瓶,同学们获得了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当学习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同学们总结了制作小型生态瓶的失败和成功的原因,老师再加以点拨,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知识及运用便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深深的痕迹。
2.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华而不实的现象
不论平时上课还是上公开示范课,我们都要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课,要给学生一些实在的东西。在平时听课交流活动中,我发现了不少华而不实的现象。
(1)课堂提问——忌“空泛而不精炼”。教师提问“泛而不精”,学生答得“有口无心”。教师提出问题只是“摆设”,没有真正地去“关注”学生。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回答。
(2)媒体使用——忌“变辅助为替代”。“杀鸡用牛刀”实属多余。“无关信息”扰乱学生思维。“重点信息”没有得到关注。
(3)分组讨论——忌“为合作而讨论”。问题简单,根本无讨论的必要。讨论的时间太短,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代表发言,不具代表性。有的学生不能放开讨论,有的学生趁机自由玩耍,使得整个过程显得比较散乱。
Copyright©2003-2018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791-85607688(江西省西山学校)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长山乡316国道旁 邮编:331724 赣ICP备08101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