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是对“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一次重建,是一次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不但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学生也要构建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的实施中,要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构建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方式。
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学法指导的原则应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任务、已有经验和学习规律,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基本的法则和相应的策略,用来指导和改进学习,形成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网络和模式,实现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效果。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浅谈几点。
1、针对性原则。“体现不同的人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要求和发展。”针对学科特性及学生学习实际的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比如有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思维强度不够,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待此类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授课中,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分类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类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对这一类学生应侧重于帮助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第二种类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对这一类学生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激发学习动机;第三种类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对这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指导他们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第四种类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此类学生,主要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经常鼓励他们。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因此也存在着接受上异步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某个个体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每一个的个性得到保护,得到张扬。
2、主体性原则。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应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知识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教师、学生、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
3、渐进性原则。学习是一种积累,要有一个消化、反思、顿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也要遵循这个基本认知规律,要循序渐进,在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不断揣摩,潜移默化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切忌急于求成,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给出不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之能用,付之实践。如在学期之初,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在学期末复习所学知识的方法是不同的,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4、实用性原则。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会学习技巧,使学习成为人生的一大乐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法指导要体现实用性,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改进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适当穿插案例,进行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的指导,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如记笔记时,让学生并不是全部记录教师所写所说的内容,而是记重点、记难点(相对于自己来说)、易混淆点,在课堂上,只能记个大概。在课下,再对所记的内容进行补充,复习,同时添加一些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和见解(后面要留出空白)。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己的看待问题的起点已经比原来高出一截了,这时再来看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有“俯视”的感觉了,此时,再在空白处写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已经洞察秋毫了,对问题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更加透彻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真正的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过。”
5、系统化原则 。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学习内容就有不同的要求,也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学法指导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要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地安排好学法指导内容,要从学习的五大环节着手,即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方面逐一进行指导,其次是抓住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要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法指导的过程,通过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单元复习时,指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即把所学的知识列成树形图的形式,使所学的主干知识一目了然,同时又能看到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便于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6、合作互补原则。美国明尼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Johnson D.W和Johnson R.W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利用小组形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的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师生合作,更重要的是生生合作,以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过份注重学生之间的竞争,并过份强调竞争,使学生形成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学生忽视合作学习,失去了共同提高的机会。其实,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进度,反而能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教师要创设合作的氛围, 使学生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检验,互相补充,合作探究,成为一种有悖于“应试教育”的主流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必须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以下环节:一是要在听课、笔记、解题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反复训练学生,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揣摩方法,因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内心体验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刻的内心体验,才能做到学习方法上的升华,离开感悟就很难真正把握方法,尤其对根本方法更是如此;三是要善于指导学生从理性和感性结合上,分析、归纳出符合自己思维规律的学习方法;四是要注意运用典型示范方法,用典型的例题、范文、情境诱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