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首页 | 学部概况 | 校园风光 | 组织机构 | 领导班子 | 荣誉成果 | 体育特色 | 艺术特色 | 西山课堂 | 学生作品 | 校园生活 | 班班通 | 毕业墙 | 服务保障 |
高考作文分数所占比重近一半,分值比重确实过大,大有延续了古代一篇文章定终身之不良传统。
作文选材不能过于偏重农村色彩,也不可急于赶城市潮流,以免影响考生理解分析。
在第一套全国性新课标高考试题问世后的第十个年头——2016年,教育部将大面积收回命题权力,全国将有26个省份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新课标试题。
与现在每年高考有十几套试题(语文学科多时达18套)相比,这无疑将增加高考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但课标卷如何处理26省份学生的不同学情?一纲多卷模式如何考虑地区差别?课标卷试题命题改革该走向何方?这些都是当下各地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语文学科而言,9年来,课标全国卷(课标Ⅰ卷、课标Ⅱ卷)一直延用了2007年“宁夏海南卷”的结构模块,稳中求变,体现了延续性和创新性;地方卷则各具特色,出现了大量具有浓郁传统、地方文化气息的试题,以及千变万化的创新试题。尽管地方卷中也不乏饱受诟病的“坑爹”试题,但这些试题给改革中的高考试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样本。
近年来,各界对这个使用了9年的语文考试模式争议越来越多。以2016年高考为开端,全国高考试题将进入一轮新的改革之中。
笔者以为,当下的课标全国卷语文考纲和试题已经跟不上时代的种种新要求了。全国范围内亟须开展一场大讨论,梳理新课改前后的试题,总结经验与教训,争取在2020年形成更加科学、规范、成熟的高考语文试题模式。
全国和地方语文高考试题,都遵循新课标、新考纲的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尽管试题科学化、人文化气息浓厚,但为了让试题臻于完美,笔者不再详析试题的优点,而是直述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造建议。
难度要适当降低
根据其他省份高考大数据,结合学生反映情况,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章阅读等一些题目平均分极低,走进了偏、难、怪的误区。尽管高考具有选拔性,但这些题目难度过大,甚至严重超纲,也导致一些学生无论怎么努力,这些题目还是做不对,非常不利于指导教学,因此,应该继续适当降低语文高考试题的难度。
以优秀传统文化立意
2014年3月3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引来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要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笔者以为,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并不矛盾,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但又有新的发展。
自2006年起,中国台湾学测(类似于大陆高考)考纲中就对传统文化有明确要求,且古代文化试题所占比重较高,而我们课标卷中和古代文化有关的试题,却并未达到足够比例。
应该说,台湾的考纲对我们制定传统文化考纲有一定参考价值。2014年12月,教育部已启动了高中新课标的修订工作,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修订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目前尚未见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我们期待修订后的课标、教材、考纲有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
具体来说,建议在古诗文阅读方面,命题不得超纲。有关部门需要抓紧核定,制定出高中生一级文言实词表。命题者应严格依据该表,考查的重点词语必须出自该表,不能超纲,否则让学生无从复习。
重新核定背诵篇目。现行考纲要求背诵的64篇中,有50篇是初中背诵篇目,中考已经考过,建议删除。重新核定高考背诵篇目,名句默写全部从高中教材中出。
加强试题和高中课本知识的联系
长期以来,有种怪象存在于语文中:“考教分离”——学习和考试脱节。高一、高二平时课本里学到的知识,能直接、间接在高考考场上用到的并不多。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高一、高二时,学生很不重视语文学习,上课不用心听讲;课下及高三时,拼命做语文高考真题、模拟题,语文课成了习题课,无味无趣。
命题人可能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命题风向上有了新动向。2015年课标Ⅰ卷古诗鉴赏中,第八题这样设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中语文内容)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道题注意了试题与初中语文知识的比较,如果能设置为与高中语文课内知识的比较,是否更好呢?如2013年湖北卷21题,要求考生就《雷雨》(人教版高中必修4)台词的两种修改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笔者建议课标卷能继续加强试题与课内知识的联系,更好地考查学生高中阶段学到的知识,让考生能够学以致用。
降低作文分值
在写作方面,建议降低作文分值。作文分值60分,个别地方卷甚至70分。国际上雅思、托福考试中听、说、读、写四项分别均为9分、30分,台湾地区高考语文的引导写作是27分(总分108分),以上列举的考试中写作分数均占总分的四分之一。而我们高考作文分数所占比重近一半,分值比重确实过大,大有延续了古代一篇文章定终身之不良传统。
兼顾考查各种文体。在总分40分或50分的前提下,作文一分为二。可以采取像北京、江西那样的方式,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或者是一篇实用类或记叙类作文,一篇议论类或学术类作文等。
考虑城乡等差异。作文选材不能过于偏重农村色彩,也不可急于赶城市潮流,以免影响考生理解分析。
继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现代化的全球教育倡导考虑个体差异,鼓励多元发展、尊重个性追求。上世纪80年代的语文试题及课改后的课标卷、部分地方卷在命题时都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上世纪80年代,有的题目让文史类考生做,有的题目让理工科类考生做;课标卷及众多地方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做题,江苏等省份设置有附加题。遗憾的是,当前的普遍做法——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已经失去了选做意义,不建议继续采用。当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后,更应该考虑如何在题目中区别对待思维方式千差万别的学生。
我们很有必要再认真学习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高考语文试题,比较优劣,总结得失。
命题人都是资深专家,命题本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课标卷已经很有课改特色和进步意义了,我们能从近年题目中感受到命题人在努力求新求变。笔者提出上述意见,只是希望命题者能够把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些,希望能尽快建构起典雅、现代、成熟的高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