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态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
2015-01-13 19:48:37 来源:
江西西山初中部 点击阅读数:
次 编辑:胡珊
论文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积极心态的建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思考。
关键词:思想品德 建构 积极心态
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学生积极的心态集中表现为乐学、要学、敢于苦学、善于巧学,学生消极的心态则集中表现为苦学、怕学,甚至弃学。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思品课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可学生还是理解不透,不知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这固然与教师的“讲”不无关系,但笔者认为,这与学生没有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更有直接关系。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什么是积极心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表现为两种姿势:一种是积极姿势,当人的情绪处于这种姿势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亢奋状态;另一种是消极姿势,当人的情绪处于这种姿势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接受新事物,接受学习的进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正是基于这一心理学原理而提出的。
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主要原因是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法孤单单——无趣;教学理论脱实际——无信,进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教育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欢喜、愉悦、向上的状态,避免学生的情绪陷入冷漠、悲伤、灰心、颓废的境地,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尽力使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入最佳状态。正如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仑•希尔说的,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之一就在于成功人士始终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潜力能否发挥,素质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学生积极的心态集中表现为乐学、好学、要学,敢于苦学、善于苦学;学生消极的心态则集中表现为厌学、怕学、甚至弃学、逃学。在课堂上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必然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思品课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思品课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前提
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其实质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心态,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错误的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纯粹当“观众”;二是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而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教师的漠视,导致学生丧失发掘自身潜能的积极心态;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
(二)民主平等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摈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努力创设民主、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希望,进而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教师都不可羞辱学生,更不得体罚学生。
(三)惜时高效的时间效益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其实已经听懂了,可教师还在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已经学会了,可教师还是要学生不厌其烦地练;可说可不说的话,教师还在津津有味地说,甚至拖堂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等。这种“少、慢、差、费”的现象无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而只能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态。这一做法本身说明教师并未能重视时间的价值。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教师具备“经济”头脑,树立时间效益观,应走“内部挖潜”的内涵发展之路,这对养成学生的积极心态,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主渠道
(一)激情取信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就必须使学生“亲其师”,为此,思品课教师应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形象,以激发学生情感,取信学生。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塑造自己:首先,真诚的微笑——可亲。课堂上教师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殷切的期望,从而自觉愉快地学习。真诚的微笑又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优良的素质——可敬。教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而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经常为自己充电,以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三,道理讲透——可信。理论脱离实际,或对具体实际问题含糊其辞,观点不鲜明,语言表达无层次,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情满怀地授课,用丰富的智慧,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启发学生。让学生感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握知识内在的规律,注意理论论证的逻辑性、实例分析的透彻性。
(二)激趣搞活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愿望。
首先,利用直观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运用幽默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表明,人在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活动的教育下,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趣”与“活”是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
(三)创新设计
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它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信息,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开拓新境,能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激情取信、引趣搞活与创新设计是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履行好“导”的职能。
三、个性化教学艺术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
(一)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统治”课堂。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主动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讲幽默故事或幽默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倒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来自然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地叙述,易抓住人心;用诗朗诵或诗一般的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二)设置疑问,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很多古人的经验值得借鉴,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性。要使教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首先,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其次,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不应也不准张口就问,而要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倒好处,切不可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易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三)问题设置要精妙,要有教育品位
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而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的提问,既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
以上几方面的教学策略,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我们只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磁场,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进而为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也是我们每位思品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Copyright©2003-2018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791-85607688(江西省西山学校)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长山乡316国道旁 邮编:331724 赣ICP备08101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