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演进,人们对待培养孩子的观念也随之不断地更新、提升。例如,往昔的人们就曾经认定:惟有智商才能使孩子获取优秀的学业成绩,而孩子的自主、自律及与旁人交流、沟通的技能或运动能力则都被看作是一些个体的特质或天性而已,无须给予重视;更是难以进入衡量孩子发展程度的范畴之内。
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经过自己的认真研究就提出了:“多重智力”的新概念。他把这一概念分为:逻辑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智力、自然学智力、情绪智力、交往智力和自知自省智力等几大类别。
而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由个体自身生长发育带来的智商提高,在14岁(有性别的差异)前后达到巅峰,而此后个体智商的增长则基本由个体的“学习”(指的是广义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课业、书本的学习)来达成。
而今人们各自的社会活动更清晰地证明了:个体“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创造某种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尽管不少父母仍然认为,在课业学习上,智商仍是最最重要的。但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人类八成以上的抉择是基于感觉作出的。而作为中国大陆孩子的父母和教师亲身体验其实更为鲜明——在课业学习遇到困扰和问题的孩子,往往是这些孩子的情绪起伏大、学习动力不足、克服困难的毅力差、注意力涣散、自立、自主、自律的意识低下……,而很少有孩子的课业学习差是直接因为其智商偏低。
由此不难看出培育孩子的“多重智力”是无可回避的,更是成人为孩子铺设光明的未来之路的必要之举。
我们中国大陆的家长面对的实际情形则是:幼儿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几乎没有为我们的孩子提供科学的、适宜的、系统的“多重智力”教育。而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方面的欠缺尤其严重且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大陆的孩子在心灵的成长、人格发育上的问题日益尖锐、普遍且严重。诸如:追星、厌学、网瘾、“早恋”、不顶撞师长和父母、追求物质享受、畏惧挑战……等让父母和老师们头痛不已的症候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而今,父母和教师们虽然竭尽全力——耐性无比地给孩子讲道理、采用重奖、重罚的措施、“赏识教育”为主狠夸孩子、去报名参加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其作用虽然有效然而很短暂、很有限!特别是难以从根本上培养、提升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孩子在言行、品质、意识的改善实在难以让父母和教师们满意!
这就逼迫我们广大的父母及教师们去直面这些“问题孩子”背后的问题,跳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路,去从更深的层面去探求解决之道。
无论是作为心理学工作者,还是作为父母,我想给广大的父母们一个提议:只要抓好孩子的情商培育,孩子不仅会在课业学习中焕发生机,更会在其今后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展开双翅一飞冲天!
身为父母的我们有义务把优异的情商传递给子女。若是父母彼此间表现出的温柔和浓浓情意,就自然会给子女带来积极的熏陶和力透心扉的营养滋润。
提高孩子的情商究竟该如何去做呢?在综合归纳了各国心理学家们研究,并结合本人亲身实践,特给出如下六项建议:
1、父母须时常向孩子表达爱意
亲子之间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对学龄前的孩子,父母每天拥抱孩子的次数不得低于八次。
2、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培养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很必要、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不会去表明自己的情感,才表现为行为失控的。
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体所做的抉择基本正确,人的一生才能发展顺畅,生活幸福。而独立是人格发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孩子自幼就学着自己做出抉择、尝试去拿主意,方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健全的自我和独立的性格。
4、接纳孩子的情绪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别生气”“别哭了”。此外,要学会温和委婉地探询孩子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调控自身情绪很必要。父母要坚决杜绝在孩子愤怒时,去试图压抑、去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5、认同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就
对孩子探索、尝试的努力父母永远要予以正面的肯定和认同,任何贬损、嘲笑孩子的言行,都会让孩子极大地削弱对失败的承受力。当遇到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们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6、杜绝溺爱
某些父母特别是隔代的家长好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这样的话,这看上去很慈爱、很呵护孩子,其实这样恰恰很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并损害孩子自身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