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恐惧症。其核心特征是患者恐惧社交场合,害怕与人交往、与人接触。简单说就是“怕人”,这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防止青少年患上社交恐惧,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那么,防止青少年患上“社交恐惧”有哪些方法?
社交是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有的孩子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有时还会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严重时,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些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这些孩子常常被某些家长误认为老实、听话、不顽皮。其实,这些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是孩子自卑的外部表现。
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常受到父母的批评。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过错而遭到父母过分严厉的训斥,甚至受体罚;有时则是父母情绪不好而毫无道理地把烦恼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这种家庭里,便会产生惧怕心理,甚至不能辨别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孩子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他们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己很无能,总是做错事,是个没用的孩子。
这类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程度不等的社交恐惧倾向,严重者会成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患了此病,无法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也变得消极、悲观。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孩子患上“社交恐惧”呢?
1.作为父母应重视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社交恐惧倾向。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给予孩子更多爱护、表扬和鼓励。
2.有时人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因此,平时要让孩子加强对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多看课外书籍、报刊,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有了知识会帮助他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3.孩子在交往中出现上述症状时,教会孩子有意识地做数次深而长的有节奏的呼吸。心里要想着自己与对方是平等的,这可以使紧张心情得以缓解。平时注意训练孩子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他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也可教孩子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例如:将两脚平稳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次,每日做3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
青少年正是活力四射的时刻,结交朋友是青少年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防止青少年患上社交恐惧是青少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