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秋节的“没意思” 展望中华文化的复兴
2018-09-27 16:17:39 来源:
江西西山初中部 点击阅读数:
次 编辑:吴碧霞
秋风乍起,秋意渐浓。中秋节刚过,心中颇为感慨。不知何时起,中秋节就只剩下了看晚会,吃月饼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做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有与之伴生的众多民俗活动,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猜谜、拜月、燃灯、饮酒、烧塔等。可谓丰富多彩,极富教育与趣味性。而那些有趣的活动。也都成了长辈们记忆深处儿时回忆,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在我们纷纷嚷嚷着“过节没意思”,在纷纷回想童年的快乐时光时,我们可否想过?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是什么导致节日变成假期?而丧失了原有的韵味?
在此我想谈两点感受:一、时代发展带来的变迁: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对于曾经的那种“踏歌起舞,饮酒赏月”的生活虽然心向往之。却已经没有了实现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的巨烈变化,已经使那种生活方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更使其失去了存在的精神根基。彻底成为了人们心里的“桃花源”。
二、精神的空虚,亟需文明的回归:日益浮躁的社会,日益迷茫的精神,已经无力承载那份宁静的幸福。传统价值观的缺失,已经让我们无力体会古人的精神世界,更无法实现与先人的精神对接。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阐释以及对传统节日的解读应当与时俱进,让它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值得肯定的是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要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来与时俱进?否则,与时俱进就将成为纸上谈兵,实现文化崛起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必须回首过去,才能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在先人的智慧中汲取养料。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新的文明。也只有这样,发展才有意义。文化才能鲜活有力。只有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追根溯源。才能抵达我们文明的起点。与我们的祖先实现血脉链接,唤醒我们残存的文明基因,才能实现我们精神的重建。
在唐朝,我们通过古文运动实现了文明的觉醒。在遥远的欧洲,先哲们通过文艺复兴,走出了蒙昧的中世纪实现了文明的重建与再创造。迎来了异彩纷呈的新时代。并在后来的启蒙运动中,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最终实现了文明的飞跃。
今天历史的机遇再度摆在我们的面前,人类的文明再度面临发展的瓶颈,再度陷入了泥沼。我们这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这块发生过百家争鸣的神奇土地。我们这个曾经四夷宾服的礼仪之邦再一次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儿。再度肩负起“盘整文明”之重任。我辈当把握这次历史机遇,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欲将何等文明交付后人,我等道子可功可罪。
来源:腾讯网
Copyright©2003-2018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791-85607688(江西省西山学校)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长山乡316国道旁 邮编:331724 赣ICP备08101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