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烂的中国文化长河中,古典诗词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应付考试,更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是层出不穷,但当前的中学古诗词教学,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精细讲解,学生在课后死记硬背,对诗歌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不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考试时,很多学生面对古诗词阅读无从下手,根本不能体会诗词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古诗词赏析,尤其是对古诗词中思想情感的体悟,是有规可循的。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对赏析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略作几点经验之谈。
一、从诗(词)人身世、创作风格探知作品思想情感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一个时代的特点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诗(词)风。可以说,充分了解一个诗(词)人的身平及创作风格,就会做到知人论世,从而很容易把握其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一般说来,盛唐国力强盛,诗人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中晚唐时局混乱,国力由盛转衰,诗人多表达悯农情怀和批判黑暗现实。如白居易《观刈麦》(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宋代则积贫积弱,诗人多表现家国之愁,壮志难酬之情。如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陈与义《登岳阳楼》(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此外,我们在平时要由创作风格中熟记一些诗人类型,如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杜甫、陆游、文天祥;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杜牧、辛弃疾等。
二、从诗(词)中的意象把握作品思想情感
诗词中的“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诗词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意象描写,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外化。我们在赏析古诗词时,特别要搜寻留意作品中的意象,特别是一些传统意象,必须要清楚其象征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容易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柳与“留”谐音,常表达离别伤感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月亮”与思家想人,盼望团圆相关。如李白《静夜思》(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鹃则表达哀怨思归之情。如苏轼《浣溪沙》(潇潇暮雨子规啼)此外又如:“松柏”象征高洁,“落叶”代表失意,“鹧鸪”表达离情别绪,“鸿雁”多与书信传情有关,《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后庭花》则多指绮靡亡国之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当然,除了这些传统意象,我们对古诗词中的一些普通意象也不能忽略,因为这些普通意象也许正是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所在。比如:我们可以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征蓬”“归雁”意象中体会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影”中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三、从古诗词中的典故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古诗词中的典故是指诗词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是用过去之事来说明当前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典故是约定俗成的,意思上是共通的。我们欣赏古诗词的时候,了解古诗词的出处,懂得典故中的意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的鉴赏诗词。因此,对一些常见的典故我们必须熟知其含意。比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含蓄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为世用的急切心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巧用典故表现了对故友的思念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活用典故,以廉颇自况,抒发了年事已高雄心不泯的志向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方式外,我们还要留意古诗词的题目,诗词中的修辞,诗词中的重点词语等各个要素,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