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首页 学部概况 校园风光 组织机构 领导班子 荣誉成果 体育特色 艺术特色 西山课堂 学生作品 校园生活 班班通 毕业墙 服务保障
师资力量
动态资讯
德育之窗
教研活动
家长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西山初中部 > 教研活动 > 教案 > 正文
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
八年级语文教案 25 《短文两篇》
2015-01-19 10:40:03  来源:江西西山初中部  点击阅读数:  编辑:胡珊
课题:25 《短文两篇》
主备: 陈心剑    审核: 张永兰     总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朗读法
美丽心灵   人类的进步是因为有人不断的探索与追求,自然的发现时无数的无知与错误的结 合。勇于发现,勇于探索,是人类进步之源。
重难点预测: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及背诵。
    2.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及课外的拓展延伸。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元素】欣赏夸父逐日的中文版及图片
知识链接
      1、了解神话: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主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2.《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分为《山经》(五篇)和《海经》(《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两个部分。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自主学习
      一、在看了中文版翻译的整篇《夸父逐日》后,齐读课文,认识下列字词,并翻译。
文言字词积累
【北】(向北)    【未至】(到达)     【弃】(遗弃)             【欲得饮】(得到)【饮于河渭】(到)  【不足】 (不够) 
【道渴而死】(状语,在路上)   【其】(代词,指夸父)
【为】(成为)
【小组展示交流】
  在此基础上翻译课文: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4)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5)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合作探究】结合完整故事探讨下列问题
1、《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所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答:  这个故事表现了夸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夸父逐日》这则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还被人们
   广为传颂,后人常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什么?
      答: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贬义:不自量力
3、“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结尾的用意何在?
       答:  丰富了神话的内涵,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夸父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课堂小结
    课文讲述了夸父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与顽强的意志。这个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人们还常常用“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课后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学习收获):
 
 
 
 

 
   
 
课题:25 《短文两篇》
主备: 陈心剑    审核: 张永兰     总课时数:  2     
知识与技能
(1)    熟读课文。
(2)    记住重点的文言字词。
(3)    熟记文章的含义。
(4)    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明白文章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朗读法
美丽心灵: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有中华名族的气节
   重难点预测:
重点: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字词以及课文翻译
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元素】品读《共工怒撞不周山》完整版
知识链接
    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2、了解五帝:“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
自主学习
在了解课文故事的基础上,齐读课文,并解决下列字词。  
    为:做    帝:部落首领    折:受力折断    倾:倾向
  故:所以  满:够,达到    归:流向,汇集  而:表修饰
  焉:这里  东南:向东南方向
【小组展示交流】
 在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一、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共工在大战中惨败,)
     二、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系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三、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系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四、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 结果,)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
     五、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 。


【合作探究】
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雄壮的气势。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两句含义?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3、为什么会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于是只好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课堂小结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
课后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学习收获):
 
 
 
 
 
 

相关推荐阅读
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
Copyright©2003-2018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791-85607688(江西省西山学校)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长山乡316国道旁 邮编:331724 赣ICP备08101809号-1